一、补遗-我的大学
总是感觉没时间去写这些内容,曾想毕业一年时写点东西,那天好多同学在转发毕业时的合影,都在感叹时光蹉跎,不知觉间便一晃一年。曾和大学两个好友约定毕业三五年间必须回去聚聚,看我这情形,爽约的可能性很大诶。不过还好,依旧有几个好友时常通消息,只是听着他们的故事,在千里之外对着窗边的明月独酌,也许好多人都是见一面之后很久都很难再见了吧,毕业要走的时候只和几个舍友去学校后的餐馆胡乱吃了一通,食不知味,感叹时光易逝,然后不说再见,背着他们,学着海贼王里的握着拳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,顺着阳光落下的方向远行。有些人千辛万苦是为了遇见,而有些人本来遇见就是为了分开。只不过后来有好友发消息破口大骂说不着声迹的离开,千言万语,只能陪笑,不过每一个时期,遇到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,做一些听着犯二的事,那便是那个时期最好的记忆了。倒是为了充分说明自己是个吃货,有同学今年毕业的时候居然要带点津门的小吃回来,倒被嘲笑许久。有人说星空和海一直都在,只是有时候迷失了寻找到那片星空那片海的通道,那片记忆都在,因为你走过的路不会骗你。
二、工作之余
回来做职教应该说也没什么准备,但想了许久,不能对不起花费好长时间去探究的职业教育学与职教心理学,其它的至于什么限制倒被自己丢到了爪哇国。其实关于选择自己当时还是挺迷茫的,当时的言论是大城市、小城市、国企、外企、大公司、小单位…….各种铺天而来,想了许久,就如同去商店买衣服,有衣服虽然当时看着不是太对眼,不过穿久了都会觉得这才是自己的风格,再者有了工作上的限制,无论如何选择都会有自己的路,该自己做的事吧。所谓人生之路,哪有什么遂人心愿,不过是自己所走过的痕迹罢了。
工作感觉比较充实,学校的网络信息化工作让我能继续在专业方面有所应用,也不失自己曾经的努力。所以很是感谢职校,感谢职校的上司与同事,特别是董老师的提携与关照,虽然到现在文案依旧不咋会写,说来都是惭愧。工作了一年,零碎工作也做了不少,我想做完工作后觉得自己能对得起所做的事,对的起自己就行,不然也不会半夜十二点冒着大雨去空无一人的校园,不会为解决问题整天呆在机房,不会顶着烈日,也不会每天起早贪黑了,然而有人认为这些很苦、很累,的确是,温柔乡总是醉生梦死的追求,可是又能怎样呢?曾有人对我告诫,苦难是一笔财富,财富不财富那是后话,关键是它能让你保持清醒,我可以在学生不早操的操场坚持大学的习惯去跑步,可以坚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,可以捣腾程序,可以写博客,可以研究技术,可以读书写字……而其实人站在阳光下,总会有影子存在,但转过身,依旧是阳光普照万物(这是句有温度的话)。
三、给学生们
毕竟带班也不是很多,去山东实习的时候,那帮孩子要比现在的你们顽皮很多,但现在也有好多山东的小孩子们经常来聊天,看着他们能有好的职业,就很是欣慰了。正式接手教学时,我想你们一定很不服管,有同事建议需要严肃管教,可到现在我发现,你们其实很好管。有人曾说当老师到底是为了什么,那除了培养学生还能做什么呢?所以常常把教学业绩与各种挂钩,我想先必须培养出好的学生,才能有好的业绩,再去做其他事。有人常说,职校的学生都是“顽固分子”,职校的老师能教育后考上大学那是一件件很不容易的事,的确是。但我没感觉你们跟普通中学学生有什么不同,用了一年的时间,感觉到你们的潜力巨大,所以一直未夸赞你们,在魔鬼训练下能一直坚持并未放弃的学生们,恭喜你们,你们已有约四分之三的同学达到所期望的知识水平了,再稍微加把劲就可以直接出师参加高考了。所以不要因为现在成绩的多少而影响对知识的追求!
四、关于成长
我国规定,年满18周岁就算是成年,又出规定,14-24周岁算作青年,掐指头算了好久,发现两者都差不多轮不上了,可是说到底,年岁上早已过期,怎样才算是成长呢?曾有人对我谆谆教诲,快点长大,到现在依旧有些懵,事物的好坏与影响依旧不能判断,所以只能做旁观。与人为善,必有善终,曾看过夏目,有很多未知的事,终究需要去面对,保持积极的心态是好的,人与人之间,终究会和平相处,之前必有很多碰撞。
五、关于读书
老哥曾跟我说,读书应该是最不应该丢弃的,读书是最好的事。曾说17年要读38本书,上半年有些懒,只读了15本,还差一丢丢,最近放假,应该恶补下了。